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全面建设清廉山东的意见》,培育传承弘扬好家风,汇聚万千职工家庭正能量,省总工会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家国情•清廉风 良好家风润万家”活动。
我校杨敏老师的家庭故事在此次活动中被“山东工会”微信公众号作为首篇展播。让我们从其文字和作品中汲取温暖、感动和绵长昂扬的精神力量,让好家风滋养我们的情怀、涤荡身心、润泽万家。
良好家风,孕育幸福家庭
我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还有一个相亲相爱的幸福大家庭。我的家庭故事是从我家的“老宝贝”开始的,她就是我的奶奶惠汝英,今年95岁,一名建国前的老党员,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1983年初,在老房子前面拍下了作者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当时全家共17口人
一、一段话体现着老人家的爱党情深
“今天我过生日,很高兴。感谢党、感谢前方烈士打下了天下,我们才有今天的生活。感谢国家主席,还给我们老人发钱,现在是天天十五月月年,我知足了。”这是奶奶94岁生日时说的一段话。虽然已经她已到鲐背之年,但是村委的党员活动从不落下。家人也劝过她年龄大了不要去了,她总是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做好党安排的工作。我们在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也做到对国家对共产党充满热爱。
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爱国爱党的家庭。
2024年2月,奶奶过95大寿时,全家人又一次拍了全家福,算上未到的家人,全家共40口人。
二、一张照片彰显着一个党员之家的力量
奶奶家里有张特殊的合影,是为了纪念建党100周年,家里所有党员佩戴党徽的合影。这张大家庭党员照,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个党员之家的责任与担当。奶奶是建国前入党的,曾担任村识字班班长。入党77年来,不忘初心,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履行党员义务。
在她和爷爷(已故建国前老党员杨善记)的影响下,到今年为止,我们这个家庭有1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在不同岗位上履行着党员职责和义务,为国家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思想进步的党员之家。
2021年7月,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家12名党员在不同的地方拍了这张特色的合影。
三、一块绣匾凝聚着和谐家风
走进奶奶家,映入眼帘的是正面悬挂的一块“家和万事兴”的绣匾,这是在奶奶的带领下,由大家庭的三代10名女成员共同绣成,也成了大家庭的座右铭。“尊老爱幼敬长辈,淡泊名利德服人,勤俭持家讲诚信,谦和礼让利他人”。这是奶奶和爷爷的做人准则,也成了大家庭的家训。
奶奶和老奶奶一起生活了39年,悉心伺候婆婆,直至老奶奶90岁无疾而终;奶奶和爷爷互敬互爱,正直善良,勤劳能干,乐于助人,照料儿女,孝敬老人。他们的为人处世,被后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效仿在行动中。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家庭里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家风淳朴的和谐大家庭。
2019年2月,作者的小家庭和奶奶、爸爸、妈妈的合影。
四、一段段经历体现着家庭成员的团结有爱
去年的秋天,奶奶因病住院10天,全家老少齐上阵,做饭送饭、陪同看病、陪床、电话问候,所有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彼此体谅支持。“抗阳”期间,大家也是关心照料,问寒问暖,顺利阳康。小叔家妹妹结婚时,又是一次全家总动员,大家庭的每个人都自觉的为即将成立的小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大家庭关注下一代的培养,成立了家庭教育基金,孩子们学业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被看见并鼓励着;每天一首古诗打卡,孩子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半了,并于暑假组织了游学活动。
一家有事,全家帮忙,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时刻体现了和谐大家庭的团结有爱。
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充满爱心的友善之家。
五、一件件工艺品叙述着一位老人家的快乐追求
奶奶用快乐向善、乐于助人的心,带领着这个家庭前行一路前行。虽已95岁高龄,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时常做一些传统布艺——虎头鞋、虎头帽、绣球、蒲扇等手工艺品,部分作品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奖。所有作品全部送给儿孙、街坊邻居,送给需要的人,让大家分享她的作品,也分享着她的幸福和快乐。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奶奶作为老党员带头捐款,也鼓励儿女、孙辈们积极捐款捐物。多年来,大家庭成员有的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捐款,有的坚持走访看望老党员、困难群众,捐助“希望工程”。子孙后辈们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和工作,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友善待人。

2021年7月,已经是少先队员的女儿坐在作者奶奶跟前,听她讲述以前的革命故事,奶奶胸前挂着在党50周年的纪念章。
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乐善好施的家庭。
在奶奶的带领下,我们的幸福大家庭先后被评为“东港区文明家庭”和“日照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我相信,在良好家风的引领下,我们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